[MOVIE] Dancer in the Dark 在黑暗中漫舞 (2000)

By Natalia C - 星期四, 3月 30, 2006



沉重的抑鬱。

最後一幕,當她尚未唱完最後一道音符,落下。Stremely Shocked, at the moment. 伴隨而來的黑暗,接著,便是沉重的抑鬱。



她,在沒有光明的美國土地,在自己的音樂色彩世界,舞著。爲了兒子,她不顧一切,即使犧牲她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老實說,以前大家總告訴我,這部片是一定要看的。就算看完心情會低落到不行,就跟我現在一樣。一定,會負擔龐大的無奈與沉重感。



Bjork 的歌聲,太震撼人心了。

以前聽見她的音樂,也許是過於實驗性吧,雖然不排斥,但卻極少共鳴。現在,我想把她的專輯全都在翻出來聽。



或許,我可以了解片中的 Selma 害怕寂靜的感受。些許噪音也好,不要鴉雀無聲便行。她貼著牢房的通風口,試著聆聽一絲絲教堂傳來的聖歌(仔細聽的話,確實有歌聲),這幕讓我很震撼,也很不忍。萬一哪一天我失去了聽覺,可能比失去視覺還可怕吧。至少我是這麼想。



導演 Lars von Trier 的風格很鮮明。搖擺不定的鏡頭,突顯了宛如紀錄片的影片模式,而這種營造初來的氣氛,更讓人覺得此片非常真實。所謂的真實,並非它真的是一個記錄片;(我不知是否真有其人其事,或許吧!)而是,在我們觀賞的同時,會不自覺地陷於其中,隨著情節起伏而深深地被 Selma 的純真與不幸緊攫住,進而皺眉,落淚,不忍,心痛。



怎麼會有人捨得將這份純真,那麼直接地抹殺?頓時間,似乎這世界的正義都死去了。

可能有人會嘲笑 Selma 的傻,對她喜好夢想的行為感到費解;但是,那份單純與良善,就是令人珍惜的地方!這個世界對於弱勢族群到底做了多少事?司法固然是個必需的存在,但身為警察,道德感在無路可走之時,又有幾分重呢?

片中的美國人,對於觀眾而言,似乎全都是加害者。因為他們用著自己的資本主義觀念,評斷 Selma 的人格。這就是現實的悲哀吧!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擁有純真彷彿就會為自己帶來不幸的命運。

是啊,確實如此。難怪大人們老羨慕孩童的純真,卻沒有想過,是自己背叛了兒時的靈魂。


↑個人首張專輯,《Debut》(1993)。

似乎有很多人看了電影,但並沒有因此認識 Bjork 這位大人物。一般接觸音樂不深的人可能比較少聽到她的大名,我想。

在台灣,我們叫她「碧玉」,既音似,又能突顯她如碧似玉的精靈化身。她出身冰島,目前在西洋音樂圈中算是重量級的女性音樂人。怎麼說呢?嗯,這樣說吧,電影原聲帶當中的音樂,幾乎出自她的筆下,即使你沒有聽過她以前的經典專輯,也會被片中她融合音樂元素的天份震驚不已。

在她十一歲的時候,就已在家鄉冰島出版她的個人專輯,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在七零年代的 Post-Punk 時期,十四歲的 Bjork 組了一個叫 Exodus 的樂團,而後組成的 The Sugar Cubes 更幾乎把 Bjork 推向國際。在 The Suagr Cubes 之後,Bjork 已經是流行音樂跟電子搖滾潮流裡的重要代表了。

1993 年她開始發行個人專輯,一直至今,最近的一張專輯是 2004 年發行的《Medúlla 精隨》。封面如下。



這張專輯裡面幾乎都是把口技拿來當樂器,配上高水準的混音變調,發展出一種叫「無曲風」的神祕曲風,然後再加上她特有的唱腔……對於剛接觸她的人來說,大概是不能接受吧。

不少人覺得她是怪咖,聽完她的音樂大概更難改變這種想法了。不過,聽久了,她的東西有種迷幻實驗的美。

如前述所說,剛開始我也覺得:她的音樂究竟哪裡經典?但是,聽一些玩設計的人說,聽她的東西會讓你有靈感爆炸的動力,這……我是不知道啦。但我對她「玩」音樂的功力高超,確實是越來越佩服。



如果你想理解她的怪,去找些她的經典照片就略知一二了吧?(好比說我個人很喜歡她的天鵝裝XD)有一些照片可能晚上關燈看還會嚇到人也不一定,但很有她的 style。(老實講,我還滿愛她那種攝影風格的……)

附帶一提,貓頭鷹出版、楊久穎著的《女搖滾》一書,封面就是 Bjork 經典照一張。


↑上圖為她在 2004 年奧運開幕演唱。

唉呀。扯到音樂我就扯遠了。總之,我想你看完這部電影,你大概也會為她專注高歌的神情深深吸引吧。至少我很愛看她唱歌的臉。

不過,Selma 討厭終幕,所以當終幕來臨之時,請做好她「逃避終幕」的心理準備。

因為,你一定會震撼不已。



Related Links:

IMDB: Dancer in the Dark (2000)
Bjork Gallery


- - - - -


『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我最後一部電影。』

      -- Bjork


『對影像愈沉迷的人,就愈是相信--
 種族、語言、時間、距離與思想的藩籬其實不存在,
 因為我們都有一樣的笑聲與淚水。』

     -- 陳念萱/我愛說電影/智庫文化出版/P.19

  •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