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OX] QuietOn 抗噪耳塞:讓人終於一夜好眠的耳朵救星!

By Natalia C - 星期一, 1月 16, 2017



說真的,身處在喧囂繁忙的城市裡,想清靜一下,有時候是件困難的事。

尤其,目前我所居住的地方,噪音困擾幾乎是 24 小時、全年無休不間斷,即使我的窗戶已安裝了「兩」層隔音窗,對我來說還是超吵,加上我完全無法接受密不透風的房間,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常常覺得自己要萎靡了似的。礙於某些原因,我無法說搬就搬,只能不在家時打開窗戶換換氣,一到家就把窗戶全給關了。

到底有多吵呢?



一天的開始,我們從午夜十二點來算好了。我們公寓旁邊就是早市,這個時間(甚至從前日晚上十一點左右就開始)就已有攤販開始卸貨,貨車倒退發出的警鳴聲一輛接著一輛,加上此起彼落的吆喝聲——越夜越熱鬧,到半夜四點到達第一波高潮,五點左右開市,然後一路喧囂到下午一點左右。兩點左右,攤販紛紛散去,又是一陣吆喝與倒車,公寓就在馬路旁的我,在那之後還得繼續面對都會最可怕難纏的噪音——車流聲:這條馬路連接著鬧區與市郊,因此早晚車流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甚至是救護車與消防車的必經之路。到了下午五點多開始,車流變得更大,早上因為市場而改道的人群紛紛駛經此道,直至八點左右才些微緩和,而此時接力的是鄰近夜市的人潮往來,吆喝笑鬧天天上演,就這樣迎來十一點隔日早市攤販的回訪。

這樣的日日循環,可能一年只有那麼一兩天會稍微好一些,因為早市放假。什麼?你說強颱來襲的時候嗎?呵,猶記得 2015 年蘇迪勒颱風來襲,窗外駭人的風嘯聲不止,街上一堆招牌被吹到幾百公尺遠,公寓對面的天台鐵皮甚至還在空中飛舞了好幾小時,而我們家樓下的攤販們依然執意要在這種氣候出來擺攤,直到天亮後發現根本沒人想出來冒生命危險,才在五點多草草離去,留下一地蔬果跟不知原本為何的破裂物。我確實佩服他們的勇氣,也為他們在這樣的天氣還得出來打拼而感嘆,但性命總是要顧吧?

總之,我的其中一項職業是需要靠耳朵吃飯的,有時耳朵在錄音室已累了一整天,回到家依然要接受噪音的無情轟炸。我多麼想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在床上享受涼爽徐風吹進房裡而入眠,偏偏聽覺敏感的我若真這麼做了,根本不出三日就會精神崩潰。我只是想可以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好好地睡一覺而已,為什麼這麼難啊…… Q_Q?


上面的影片,是我想到時就錄一下的影片集合而成(沒有在特地吵的時候錄,這些片段是天天上演,在我家窗外正常不過的音量,原則上還有更吵的時候,像是老舊的噗噗車半夜清晨來來去去、大貨櫃車的引擎、有人幹架互罵等等…… 這些聲音出現時分貝計都會逼近 80 db,每年某些時節還有選舉車和廟會巡迴接力……),有幾個片段附上僅供參考的分貝計,大家可以跳著看沒關係。我家住四樓以上,不高也不低,但如上所示,基本上依然是全天候噪音無誤,雖然分貝不到很高,但真的「一整天 24 小時下來沒有任何一秒」低於 50 db 過,無論何時都差不多是上面影片的狀態,市場攤販的大呼小叫聽得清清楚楚。因此,只要有任何一扇窗戶是開著的,就幾乎很難平心靜氣地待在家裡。很多朋友到我家來開趴,玩到半夜時,常常驚訝於我家門外竟比屋裡還熱鬧吵雜,而且還真的是越夜越熱鬧。我也不知道這附近的左右鄰居在沒有做任何隔音措施的狀況下怎麼能忍受這樣數十年(是說,可能久而不聞其吵了吧……要不就是聽力都痲痹到無感了)。這樣的環境背景噪音,我想我算有資格,也歡迎台灣的抗噪產品廠商和我聯繫,讓我試用你們的產品XD!!!

回到主題,總之我真的非常想開窗睡覺,可是一般市售的泡綿耳塞我戴了不舒服,效果也不彰,而主打白噪音的產品我也沒有興趣,因為我的耳朵啥都不想聽,它‧想‧休‧息!因此,我真的好苦惱啊…………

2016 年一月,收到 Indiegogo 寄來的募資推薦,看到一樣叫做「QuietOn」的東西。它號稱使用主動式抗噪技術,但不像一般市面主打聽音樂功能的抗噪耳機,它單純地就是一對耳塞,並且非常適合入睡使用。何謂主動式抗噪耳機呢?

「抗噪耳機,亦稱為主動式抗噪耳機,為藉由主動噪音控制機制(ANC)可消除周遭令人不快之聲音(亦即噪音)的耳機。原理為使用一個以上靠近耳朵之麥克風接收外界噪音,並以電子電路產生和噪音音波相位相反之訊號。當此反相訊號產生時,破壞性干涉消除了配戴耳機者本來所能聽到之外界噪音。相對於主動式抗噪耳機,強調隔音機制之耳機稱之為被動式抗噪耳機或隔噪耳機,然而機制和主動式完全不同,主要目的為隔絕防止噪音進入耳道。抗噪機制使人不提高過多音量即可享受音樂。也可不放音樂只是使用降噪功能,幫助飛機或列車之乘客睡眠。」
——擷自維基百科

主動式抗噪符合我的耳朵不想再接收更多其他聲音的需求,加上主動式抗噪對於中高音的音頻消除表現並不算突出,也算稍微安撫了我對安全上的疑慮。(曾經看過另一款主打白噪音的抗噪耳塞「Hush」的測試影片,有記者戴著走路結果連地鐵還是火車聲都聽不到,甚至還有另一個記者在吵雜的環境中連旁人對他大喊都聽不到…. 雖然這也是優秀的抗噪表現,但我個人認為,有時入睡後若周遭發生突發狀況的話,還是稍微聽得見比較安全。不過 Hush 結合了智慧功能,其實也算是不錯的選擇,有機會我會想試試,根據不同的時間與需求而使用。)因此,當下我實在大心,不過才甫推出沒多久的它,並沒有多少討論,大部分都是官方的介紹而已,加上售價不斐,理智把我抓了回來,沒有馬上就把卡給刷了。直到 2016 年二月的某天夜裡,我被一人一貓夾在中間動彈不得,兩邊都在我耳邊打鼾,加上即使關窗仍能聽見窗外的人車吵雜,崩潰到天亮還睡不著的我,立馬跳下床衝到電腦前,click,刷了。

原本在募資平台上宣稱六月便能開始出貨的 QuietOn,中間歷經多次調整,不過至少每次都會來信告知,還算令人放心。由於先前參與 LUNA 募資的經驗,我心裡大概也有個底,知道 delay 個幾個月也不意外,只要公司不搞失蹤就好了。當然,我的現況亟需它快快到手,因此大概八九月開始就天天都在引頸期盼,盼呀盼的,到了十二月初,終於輪到我收到了!

(哇,我的前言講了好久XD~)



其實關稅滿高的,幾乎是一成。芬蘭那邊的貨運外盒看得出來在這漫漫長途上受了許多苦,邊邊角角都破了。




不過別擔心,這盒子只是芬蘭那邊貨運的盒子,QuietOn 本體的盒子在裡面,上層塞了一些泡綿,沒事兒。




取出盒子,包裝盒體積並不大,約手掌的三分之二。以藍白為主的設計,其實頗好看的。


盒子的側邊簡單寫著產品名稱,背面則是產品簡介與包裝內容。


QuietOn 可以在搭乘交通工具、枕邊人打鼾、鄰居開趴、環境太吵時使用,「官方宣稱」充電一次可以使用 50 小時。


盒子開口處貼上了封條,割破或撕下後,即可將內盒拉出。


取出內盒後,最上方的是使用說明書,說明書非常簡單好懂(線上版PDF),內容以圖示為主,並說明警示、充電方式、清潔方式,以及此產品與一般泡綿耳塞對各種噪音的效果差異。


還沒看見本體,先看見附上的兩組矽膠耳塞套。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外耳道洞口大小選擇不同的尺寸配戴,藍色為大塞套,綠色是小塞套。內盒設計是斜面的,方便拿取充電盒及收納小物。


拿起充電盒,看起來有點髒,本來以為是刮痕,後來發現是灰塵,擦一擦就好了。不過有點納悶,為什麼會髒啊?希望 USB 充電孔沒有受到影響。(目前使用至今沒有出現問題。)


充電盒正面照。充電盒盒蓋上印有淺灰色的 QuietOn 字樣,其實滿有質感。體積不大,重量輕巧,旅行時要攜帶的話也很輕便。


打開充電盒,終於看到本體啦!不過,一般廠商應該都會希望顧客打開看到的第一眼會是正向的 logo 吧….?它卻是反的。一開始我很納悶原因,後來才發現,左右耳塞分別戴上耳朵之後,字樣看起來就會是正的,因此收納在充電盒中字就只能這樣反過來了。


拿起左耳塞,原來廠商本來就內附一組泡綿耳塞套。捏了捏,感覺戴起來應該不會不舒服,和一般泡綿的質感仍有不同。(不過收到產品後過了兩週,又收到 QuietOn 寄來一組泡綿耳塞套作為產品延遲出貨的賠禮,是由與諸多知名音響及耳機品牌合作過的配件製造商 COMPLY 針對 QuietOn 而製的 T-200 記憶泡綿耳塞套。由於我是首批的投資者,產品生產時並無內附 COMPLY 的耳塞套,因此才是分別寄送過來。如果是後來的投資者,這組記憶泡綿耳塞組會直接內附在產品包裝中喔!)


耳塞近照。尺寸大小和重量可以參考下圖:


兩個耳塞皆清楚標注左耳塞(L)和右耳塞(R),不怕搞混喔~

耳塞套的更換也很簡單,捏著耳塞套套頭,拔下來就行了,別用挖或用摳的。(如果你已經事先充好電,捏的時候會有嗶嗶聲,那是正常的。)泡綿耳塞套剛捏下的時候會變形,過一會兒就會慢慢恢復原狀。可以將手上幾組耳塞套輪流試戴一番,找到自己戴起來感覺最舒服的一組。(拔下耳塞套以及耳塞的清潔方式可以參考這個影片



拿起耳塞裝載架,可以看見貼在充電盒盒底的製造貼紙。拿裝載架的時候,要直線往上拔起,因為是採溝槽設計,斜斜地拔會卡住。QuietOn 在裝載架下方留有空間,可以收納備用替換的耳塞套,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選擇好自己想固定配戴的耳塞套後,將另一組耳塞套套入裝載架下方即可。


將耳塞套收好,耳塞依左右放回。開始使用前,大約要先充 50 分鐘左右的電,用一般的 USB 手機充電線就可以囉!因此產品本身是沒有附線的。充電時會亮起藍色冷光,充飽電後燈就會暗掉。


配戴起來是這個樣子。塞進耳道孔的時候,QuietOn 會發出可愛的嗶嗶聲,這表示它正常運作中,是有電的狀態。正確戴法是將該耳塞機體圓形處先朝上,然後把耳塞往耳道塞,塞到覺得接觸紮實、也沒有不舒服後,把機體圓形處往後腦勺的方向轉,直到圓形的地方穩穩地靠在耳廓上。一旦轉到正確、舒服的位置,嗶嗶聲就會停止。如果嗶嗶聲持續作響,可能就要繼續調整你佩戴的角度或穩固度。

第一個晚上使用它的時候,非常驚奇地,我真的沒幾分鐘就不自覺地睡著了。平常因為環境聲音吵雜,聽覺敏感的我除非累到爆炸,不然很少這麼快就入眠。剛開始戴著它會有一點點地不習慣,不過對我來說不會到不舒服的感覺,其實躺在枕頭上過陣子就沒感覺了,反而驚艷於它優秀的抗噪效果。我打開窗戶,窗外車流人聲依舊,我雖然仍可聽見細微的聲響,但比起以往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甚至是八成的音量。如果是旁人對我說話,以一般說話的音量來說,不靠近床邊其實也聽不太到。躺在床上,真的覺得世界安靜了下來,內心著實非常愉悅,就這樣帶著期待好眠的心情闔上雙眼,很快就睡著了。

隔天醒來,精神奕奕,真是久違的好眠啊啊啊啊!!!(感動)

一拿下 QuietOn …… OMG,根本恍如隔世啊!我又回到吵到不行的世界裡了…… 立馬又依依不捨地把它塞回耳朵。不只是晚上睡覺,我連白天在家都想繼續戴著了…… 這才是我想要的居家環境該有的音量啊!

我覺得以我家的噪音狀況來說,因為眾多人聲與車流形成了一股偏中低頻的聲音,因此抗噪效果非常不錯,頂多聽到一些特別大聲的吼叫聲而已,大部分車流聲都細小到不仔細聽就不會注意到的程度。如果是一般人,窗外偶爾有摩托車駛過的話,可能就還是可以聽到摩托車的引擎聲(音頻偏中頻),但分貝真的會小一些。

一般的泡綿耳塞雖然便宜好入手,不過對多數有噪音困擾的人而言,需要解決的都是偏低頻的噪音,因此傳統的泡綿耳塞並不實用。QuietOn 對各環境音頻的抗阻效果可見上圖(圖中的橘色線條是指一般傳統的泡綿耳塞),QuietOn 對一般的低頻(如飛機艙內、車流等)以及機器運作的高頻,抗噪效果都非常好,即使是打呼聲都有一定程度的抗阻效果。

耳塞套方面,我個人認為矽膠戴起來比泡綿舒適一點,而且清潔起來也比較方便。COMPLY 的泡綿耳塞套 T-200 中間空柱的材質是硬的,不像矽膠是全軟,因此配戴、往內塞的時候其實不太舒服,甚至有點刮的感覺,不過戴好之後就沒有什麼感覺了。但以抗噪表現來說,我自己聽起來比較後的感受是 COMPLY T-200 的效果確實比矽膠好一點(QuietOn 宣稱至少會再降 5 db)。所以就看使用者自己的感受與選擇。

整體來說,我對它是非常滿意的,它讓我的睡眠品質改善了非常多。不過,對我來說,仍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當然其中有些真的是我個人的問題啦。例如,由於需要觀察貓兒子的飲食,平常他只要一開始吃東西,我都會聽見咀嚼聲而安心;或是當他肚子餓而來叫我起床餵食時,我會因為戴著耳塞而聽不見他的呼喚,這似乎讓他有些難過,覺得自己受到忽視。所以,除非亟需良好的休息,否則現在有時候我還是會回到過去關窗睡覺的模式,以免他不開心。除此之外,有時候手機鬧鐘響了,我可能要響了很久才會聽到醒來(因為真的變得非常小聲),甚至有因此漏接來電的記錄。以手機使用來說,目前這一點就是 Hush 略勝,也是我當初猶豫到底要選 QuietOn 還是 Hush 的考量之一。(Hush 可與手機連線配對,手機鬧鈴響起、或是有任何來電或訊息,都會透過藍芽傳進耳塞,不至於漏接。)QuietOn 針對這點的回應是,你的手機鬧鈴必須高頻足夠、音量夠大,這樣就沒問題了。不過我個人是覺得,手機吵成這樣…… 旁邊的人應該會很想揍死你吧…… Orz。

至於電力續航的部份,我平常白天不太會使用,幾乎都是在睡覺時使用,大概使用三個晚上後,電力就會耗光,不到官方宣稱的五十小時,甚至可能只有一半的時數。沒有使用的時候,我會把它好好收在充電盒裡,基本上根據 Outi Forstén 在影片中的說明,這樣並不會耗電。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原因究竟為何,難道是我家太吵所以更耗電嗎XDDDDD?

除了用在睡眠,我也在捷運上測試過,因為平常搭捷運時,車廂內的高分貝噪音對我來說也是挺痛苦的存在。測試的結果,音量大約小了四成左右,表現不算太好(也可能是本人標準太高),不過聊勝於無。主要是人聲和軌道聲我認為戴上 QuietOn 聽起來都還算清楚,但運輸時車廂內的悶吼聲、車門關閉時的警示聲倒是小了許多。如果要搭長途的捷運,我應該還是會帶它出門,保護聽力。

以下是 QuietOn 的使用介紹:


最近 QuietOn 參展了2017 年的 CES(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也入選了該年的 Wearable Technologies Innovation World Cup,成為目前世上最好的穿戴科技產品之一。

如果你也和我有一樣的噪音困擾,不妨可以試試看 QuietOn,找回自己的平靜吧~❤


2021/05 補充

QuietOn 後來有推出第二代「QuietOn Sleep」,本文開箱分享的是第一代,而第一和第二代台灣於 2019 年年末起已由 Searching C 負責代理。芬蘭原廠於今年四月開始第三代的募資(現已結束),這次娜塔我也下手了第三代,等收到的時候再開箱分享給各位囉。

  •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